第1046章 刘恢给的建议(2 / 2)

刘备好像有点明白刘恢的意思了。

“你是说,我们可以让大学捐款合法化?”

刘恢笑着说道,“我的意思是,每一年可以给出少量名额。

比如:一所大学今年招收1000大学生,那么我们可以提供不超过20个名额,这些名额的学生还要考虑学生基本情况,比如:学习成绩,有无不良记录等因素进行筛选。

对于捐款金额,不能低于同年大学学费的100倍。

用少量名额,给大学增加了经费,也是变相给其他学生减负和提高大学质量。”

刘备眉头一皱,“这样一来,教育公平何在?”

“我们所指教育公平主要是基础教育,进入大学那一刻,因为成绩差异,绝对的公平早已经失去。

何况捐助的钱是用于学校,而不是落入大家某个人的钱包之中。”

在刘恢看来,只要给予限制,没有什么不行的,华夏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富裕,而前提就是要让有钱的人多消费,国家政府总不能盯着普通人的钱包。

刘备想了想,心思有所改变,“也许大统领想法是对的,如果学校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就算进入学校,也不代表就能顺利从学校毕业。

反正这类基金会管理的学校是一种全新模式,倒是可以进行摸索。”

这些年,刘备的思想转变很大,他深知,在华夏,所有的问题都是奔着解决事情去处理,而不是奔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去处理。

“这也是一种全新探索,具体是否可行,还得你们拿出更多方案出来。

我们都知道,在华夏,大学生交的学费根本不足以支撑学校运转。

想要保证这类学校运转,就必须开辟出新的进项才行。

说句不好听的,没有利益,大家可能捐款一次,很难让他捐款第二次。

因此,必须要给出一定利益才行。

华夏发展的目的,不就是缩小贫富差距吗?

如果我们真的一成不变,并非就是好事。”在刘恢看来,华夏今年铁定突破7000万人口,自己有生之年人口必定会突破2亿甚至3亿。

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未来华夏必定大学无数。

那就应该允许大学更加多元化。

刘备点了点头,“大统领所说我们会考虑的,我们还要进行推演。

下院文教委员会的张会员说过,他们初步调查的结果是,华夏很多人有意向捐赠基金会用来建设大学。”

“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学校道路、球场等,都可以用捐赠者冠名。

这个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空话,对于商人来说,他们希望合理合法留下自己名声。”

刘恢一直认为,只喊口号没有任何用,道德绑架更不可取,因为道德绑架会让不少人失去努力奋斗的动力。

真正最好的治国理念,是从法律层面解决大家担忧,让他们放心赚钱,让他们从心底相信华夏政府不会像朝廷一样没收个人财产从法律上把政府这方面权力解除。

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努力赚钱,也会合法去赚钱,不然,就算赚了钱,很多人也没有安全感。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