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土地税(2 / 2)

刘恢笑了笑,1800里是贯通的里程,正在修建和准备修建的铁路超过一万里。

就算万里贯通,对于现在的华夏来说仍然杯水车薪。

以现在华夏国土面积,至少八十万里铁路才能勉强覆盖大部分郡县。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未来二十年、三十年,道路对于华夏来说依然是重要工程之一。”刘恢是想在华夏发展初期,人力成本不高的情况下,先解决道路修建问题。

刘恢接着说道,“华夏钢铁产量还要持续提升。

尤其是对于新技术运用,只靠人力生产钢材,那点产量远远不够。”

“文渊(公输和)告诉我,五年内会将华夏钢铁产量提升到年产500亿斤。”

这个时期的500亿斤相当于现代的1250万吨。

放在现代不算什么,毕竟钢铁年产量达到12亿吨以上,只有1%,但是在那个时期简直是夸张来形容。

“好,钢铁未来三十年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尤其是粗钢、钢筋等出口还会持续增加。”刘恢十分清楚,随着内燃机、电力民用,钢铁需求会越来越大。

工业社会,钢铁生产和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水平。

荀彧这十多年才真正明白,百姓种地那点税收和这些比起来,简直少得可怜。

华夏统治者为何重视农业而轻视工商业?

除了眼光,更重要的就是管理。

以华夏为例,人口可以随意流动。

如果在帝王时代,这是统治者大忌。

人口流动代表思想流动,人一旦有思想就会对于不公平进行呐喊和反抗。

这样一来,谁愿意被人压榨?那会对朝廷统治带来严重隐患。

“我在报纸上看了汽车的构思,真的能实行吗?”荀彧其实相信能实现,但是他依然有些不敢相信。

“一定可以。”刘恢坚定的说道。

“大统领,不少赶马车的人担心失业。”

刘恢并没有笑,因为这是正常人的反应,也是社会科技进步必然经历的阶段。

“汽车虽然不要马匹,也要人来驾驶。

很快,就会开设这类学校,专门驾驶汽车的培训学校。

赶马车的人可以学习汽车驾驶。

这是社会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

所有的人都只能去适应整个社会大变革,而不是社会来适应某一个人。”

刘恢的话荀彧其实是明白的,只是时代变迁太快,有些适应不过来罢了。

“是啊,华夏已经逐渐摆脱传统的只依靠农耕,而是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一个国家。”荀彧对此并不反对,正如刘恢所说,时代在进步,大家只能努力去适应。

时代不可能因为个人而停下脚步。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