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粮食计划(2 / 2)

各地世家豪族富得流油,他们很多人经过无数辈的积累,财富多到自己也不清楚。”

糜竺的话,他一点都不会怀疑,刘恢非常清楚,大汉基本每年都在铸造五铢钱,可是百姓越来越贫穷,这些钱在哪儿去了?全都流入世家豪族、皇室宗亲、外戚、宦官、权贵手里,他们都是把这些钱埋入地下,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但是刘恢知道一点,如果这些钱流入市面,肯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就拿曹操父亲曹嵩来说,曹嵩养父曹腾是东汉后期最有名的太监之一,在宫中用事达30余年,侍奉过4位皇帝,因拥立刘志有功,封费亭侯,俸禄仅次于三公,曹嵩继承家产后,后来为了弄个三公的官位,花了1万万钱买三公之一的太尉。

1万万钱就是一亿钱,那时没有亿这个单位,也就是10万贯,买粮食可以购买250万石左右。

这只是曹家钱财的一小部分,一个曹家就如此富有,更不要说四世三公的袁家和杨家。

等于朝廷不但铸造钱,这些钱都是以皇帝名义打赏手下了,这些人把钱全部埋起来了。

这就造成历史上东汉末年,粮食达到数千钱一石。

原因非常简单,粮食数量有限,但是钱财多了(加之董卓进京后大量铸造五铢钱,含铜量下降,五铢钱含铜是70%,其余是铅,而董卓把五铢钱含铜降到60%,这就造成五铢钱极速贬值。),粮食需求增加了,钱多了,自然造成粮食疯狂上涨。(古代打仗粮食消耗很大,平时一天两餐,大部分还是郗的,打仗时要吃饱才行)。

这些事情刘恢没法说,但是自己却很清楚。

“殿下放心,辽东如此好的政策,我相信他们大部分人都愿意过来。”

刘恢微笑着点了点头,这点他从不怀疑,人都是趋利的,商人更是如此。

“你们卖出的钱,8成用于购买粮食,有多少买多少。”

“殿下,这样一来,运输会是一个大麻烦。

拿肥皂和神仙醉来说,一年销售恐怕不会低于200万贯,8成就是160万贯。

以粮食50钱一石来计算《考虑路途粮食损耗》,那可以购买3200万石粮食,这得多少船来运输?”

刘恢满意的点点头,走到书桌,拿出一张地图,说道:“子仲,你看,这里是东莱郡,这里是辽东沓氏县,两地通过海上运输极快。

第一步,明年我们会在沓氏县建立一个大的港口,以便更大型船只进出。

第二步,东莱郡东边海域离陆地大约15里左右有一座无人岛,这座岛屿最长约14里左右,最宽约8里左右。

你也知道,我们辽东现在有红砖和水泥,明年在这个岛准备建设大型粮仓,从中原过来的粮食全部运往此处囤积,从南方扬州、荆州、益州、交州换购的粮食运往沓氏。”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