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郑玄(2 / 2)

郑玄和蔡邕都摆了摆手,蔡邕说道:“不用了,殿下,我等知道你有大志向,这些虚礼就不用了。

今后,又用到我们两把老骨头的,就直接说。”

“这……”

“就这样定了。”郑玄严肃的说道

刘恢也不好坚持。

“老师,史阿他们人呢?”

蔡邕指了指后院,说道:“他们在后院训练、学习认字。”

郑玄好奇的说道:“当兵的自古以来都是粗人武夫,殿下为何让他们学习?”

“老师,学生认为,打仗只知道冲锋陷阵是不行的,只有识字才能懂得排兵布阵,懂得打巧仗,避免不必要伤亡。

战争非常残酷,很多人当兵是为了吃顿饱饭,不被饿死。

但是,他们上了战场以后,心中没有目标,变得麻木,不知为何而战?这样的军队有战斗力吗?

为何打仗时,军队都喜欢使用密集型阵型,为何?

因为四周都是亲卫,这些士兵想逃跑都不容易。

学生想建立的是一支新型军队,有理想的军队,而不是为了吃饱饭而上战场的人。”

郑玄沉思片刻,说道:“想法是不错,不过,这得多么困难?”

“老师,大海到了该变一变的时候了。”刘恢说道

郭嘉感受特别深,因为他从刘恢的话里好像抓住了什么一样。

听到二人对话,郭嘉说道:“老师可能不知,师兄看到遍地流民,心中十分难过。”

郑玄也听蔡邕说过一些圉县发生的事情。

此时,他从刘恢的眼神中,看出了对平民的怜悯,眼神十分清澈。

他也不知道,一个深居皇宫的皇子,为何眼中会这样看待天下百姓?不过,他内心很欣慰。

这个时代是皇权和世家豪族共治天下,如果把华夏几千年封建社会进行划分的话,应该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秦汉时期是皇权和世家豪族争夺权力,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推广,中小世家和富裕家庭有了读书的机会,天下选材更多了,不过,这个阶段皇权是受到诸多限制的,黄巢在黄河边把五姓七望全部屠杀以后,代表着世家彻底退出政治舞台,宋朝更像一个过度,明清的皇权得到空前加强,尤其朱元璋废除丞相以后,皇权再无掣肘,独大,没有制衡的权力,这也使得社会逐渐保守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时的蔡邕依然有些担忧,因为他实在看不透眼前的学生,这学生远超同龄人的制衡和成熟,更像一个打滚多年官场的老油子。

郭嘉的话是在告诉郑玄和蔡邕,刘恢最在乎的是底层平民。

这个阶段所谓的民意,更主要是世家豪族的意见,而不是普通百姓的意见。

这是一个皇权治理不下乡的时代,皇权只治理到县一级,乡村基本属于豪强统治。

豪族力量十分庞大,这些家族大部分是春秋战国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关系错综复杂。

郑玄和蔡邕是有大学问,也了解普通百姓的凄惨生活,然而怎样改变?如何改变?他们并不擅长。

郑玄点了点头,对着刘恢说道:“殿下想要彻底改变并不容易,老夫多少了解这些人,他们比魔鬼可怕,没有影响自己利益时,说得大义凛然,牵涉自己利益时,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蔡邕附和的点了点头。

“二位老师放心,学生心中有数。”

刘恢站了起来,看着门口,背着手说道:“再难也要改变,否则百姓无活路。”

几人看到刘恢廋弱的背影,特别的伟岸,有种说不出的安心。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