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2 / 2)

首先是西方国家针对华国发难,认为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每年排放了世界上最多的温室气体,因此应该为全球气候变暖负责。为此西方国家在华国豢养的公知们,也纷纷相应号召,连朝廷卫视的主持人柴女士,也专门拍出了针对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对华国的工业化进行指责。

不得不说,欧美国家这套关于环保的话术确实唬住了很多人,华国的雾霾也确实应该治理。但是治理雾霾和发展工业并不冲突,华国不可能因为所谓的“环保”,就放弃自己发展的步伐,

西方国家集体针对华国提出环保要求,根本目的是为了华国能够放慢发展的脚步,提升制造业的成本,放弃产业生就步伐的包藏祸心之举。

当年西方发展工业的时候,伦敦常年烟雾缭绕,被称为“雾都”。德国的鲁尔区煤矿工人,每天生活的如同地狱一般,平均寿命不到40岁,老美的五大湖地区常年酸雨横行,导致五大湖的很多鱼类集体灭绝。

怎么当时没有人跟他们提什么环保要求,现在他们发展起来,华国要发展经济了,环保就成了头等大事?在别国发展的时候提出环保要求,根本目的是阻挠他国发展,提高工业化的门槛。

当然了,环保本身没有错,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本身也没有错。华国也在雾霾事件被曝光之后,下大力气进行了治理,到了2019年,华北地区的雾霾已经得到初步治理。

只不过那位央视的柴女士,却拿着老美丰厚的奖赏,离开了华国,成为了一位米利坚公民。最搞笑的是,当柴女士成为老美公民之后,对她当年热衷的环保就再也只字不提。老美毒气火车爆炸,俄亥俄州沦为人间地狱,霓虹国核污水排海,要拉着全世界人民共享核辐射荣光,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先后爆发山火,烧光全部森林,这位柴女士却似乎失明一般,再也没有为米利坚的环保事业发声过一次。

柴女士变了初心,华国自己似乎也变了初心。

当华国摆脱了当年粗放式发展,初步实现产业升级,污染得到治理之后,为了防止新的竞争中进场,除了以环保为口号,禁止再向海外出口火力发电设备之外,也响应欧美国家的环保号召,共同提出了碳交易和碳中和的概念。

如今的华国提出环保的口号,目的和当年的欧美国家一样,用碳中和的概念,限制后发国家追赶的步伐,用碳交易来增加新兴制造业国家的生产成本。

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概念,在汽车、发电、能源、电子等领域实现产业升级,在李大老板看来,新能源行业,就是华国的未来。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