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从实验室到流水线(2 / 2)

就比如王立诚教授一直钟情的锂硫电池项目,所有的知识储备和技术验证几十年前就已经完成,但是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依旧毫无进展。王立诚教授团队如果不是李月祺冤大头式的接盘和投资,恐怕也已经解散了。

很多研发投入虽然前景依旧渺茫,但是却经常有些边沿性的成果,在不经意间爆发出强大的产业价值。

就比如当年老美搞得阿波罗登月计划,前后历时二十多年,几千亿美元的投入,四十万家公司的配合,六百万研发人员的辛勤努力,最终也只不过是把十几名宇航员送入了月球,从月球上带回了几百公斤的矿石和土壤标本,最后看起来整个项目一地鸡毛,除了彰显一下老美的国力之外,什么都没有剩下。

但是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很多专门为了这个计划而设计的很多产品,却成了后来影响世界的次时代工业产品。比如为了能使宇航员吃上热饭研发出的微波炉,比如为了通讯研发出的GPS导航系统,都成了后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

奇迹投资的研发同样如此,远程无线充电技术,原本是给电动车做配套的,但是奇迹投资就将它发扬光大,硬是造就出了一家千亿市值的公司。

而王立诚教授的锂硫电池项目,为了增大充电效率,同样需要研发石墨烯作为锂电池的负载工具,虽然锂硫电池的锂技精问题还没有解决,单层石墨烯技术限于成本同样难以走出实验室,但是王立诚团队主导的少层石墨烯电池已经正式量产了。

说起来李大老板为了能够量产少层石墨烯,真是没少费心思。当初王教授说过,少层石墨烯生产技术并不复杂,但是量产却非常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关键设备无法解决。

王立诚当初给了李大老板一张多达六个国家,十八家企业的设备采购表,其中有十一家在老美的巴统协议禁运清单之列。

李大老板当时就觉得非常头大,认为老王完全是在坑自己,如果是一两家的设备,以奇迹投资的实力,只要施压一下,多花点钱,也不是说不能绕过巴统协议搞到。

但是,十一家被禁运公司的设备,别说李月祺一个私企老板,就算是商务部的大领导,看了这张清单之后恐怕也得骂娘。

面对一脸期待的王教授,又想起自己当初的承诺,以及石墨烯电池问世后,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李大老板一咬牙一跺脚,就开始了征战世界之旅。

胁迫德国弄来了爱思达公司,打击霓虹国弄来了浅田铁工,做空韩国又收购三星、LG公司等公司的股份,从他们那里弄到了不少的设备……最终这些公司的设备都源源不断的进入华国。

随后的事情就一帆风顺了,王教授的团队拿到设备后,没白天没黑夜的干,短短半年,终于把少层石墨烯电池从实验室成功的搬到了流水线。

王立诚教授也没有辜负李月祺的投入和期待,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少层石墨烯电池的量产。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