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设备的难题(2 / 2)

可是目前这些公司基本上都上了巴统协议名单(巴黎统筹委员会),他们的设备对我们国家都是禁运的,我在完成试验验证后,也曾经想办法通过一些关系找过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出售给我们一些设备。但是当他们听说设备是要出口给华国的公司时,都严词拒绝了。

后来我又联系到了国内的一些替代设备公司,比如北方华创、能讯半导体、中车时代电气等公司。他们的回复是,他们的设备还无法达到我们公司的要求,后来我也计算过,如果非要采用国产的设备,那石墨烯外延晶片不但无法做出大面积,而且小面积晶片的成本也将远远高于我们的预估。

我知道李总在国外有一些关系,所以我希望您能够帮我们跟这些公司协调一下,让他们出售一些设备给我们。同时我们一边使用他们的设备生产,一边联络国内公司进行设备替代。”

李月祺听了王教授所说的困难,终于明白了一切,原来就是国内企业的设备不达标,而国外公司的设备人家不给用。所以王教授这个老学究就找到了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帮他联络这些德国的、意大利的和日本的公司,绕过巴统禁运协议,帮他把这些设备弄回来。

李大老板心里吐槽道:这个老王真不地道,他把我当成哆啦A梦了吧?自己只是一个金融家,怎么非要让自己去逼迫这些欧美的设备公司,绕过老美的巴统禁运协议,把设备卖给自己?

而且这几个国家找得还真好,恰好是当年发动二战的轴心三国,老王恰好要这些国家公司的设备。

对于王教授的请求,李月祺只能说自己先去联系一下国外的合作伙伴试一试,但是王立诚教授对李大老板的承诺非常高兴, 在他看来,只要李大老板的答应,这事就算八九不离十了。

于是就兴高采烈地介绍起了新能源实验室其他研发工作的进度,比如有一个研究氮化硅的团队,目前同样已经接近量产了,但是同样缺少关键的法国公司生产的关键实验设备,只要设备到货,就可以搞清楚量产具体思路。

李月祺听得差不多了,终于明白老王今天找自己的本意了,表面上说是来让自己看所谓的石墨烯电池,其实就是给自己这个老板兼投资人画大饼来了。一方面让自己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前途多么光明,技术多么先进。

可是却都缺乏一些关键的设备,可是这些设备大多数还都是国外禁运的。其中以欧洲和日本的公司居多,这些先进的设备,老美生产的反而不多。看来这些欧洲佬们积累了几百年的家底,还是有一些非常先进的看家本领的。

只是李月祺不明白,这位王立诚教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形成了这么一种观点,甭管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交给李大老板,就一定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

这到底是一种超乎常人的信任呢?还是一种坑老板的手段呢?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