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白龙鱼服(一)(2 / 2)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1589 字 2个月前

“呵呵,谢卿家可甚是会说。”李治说着起身道:“既如此,去‘茶楼’看看吧。”

皇帝金口一开,任谁也阻止不了,一行人紧跟李治身后,走出正厅。

“敏月,在家好好待着。”贺兰敏之走出客厅,发现妹妹贺兰敏月也跟了出来,便拿出做兄长的威严,制止了她。也难怪,皇帝在此,由不得她任性。

然而,贺兰敏之的这一句,却令谢岩心中忽然一动,想到了一种可能,于是赶紧走到李治身边,道:“陛下,请容臣先出府门,交待些事宜。”

“嗯”李治应了一声。

有些事,李治本人可能不在意,但负责皇帝安危的李将军却是半分不敢大意,眼见谢岩先行一步,他暗中打了一个手势,立刻就有人紧跟在谢岩之后,一同走去。

谢岩完全无视跟在自己身后之人,作为皇帝近卫,跟过来听一听,那是职责所在。

“三狗,汝立即去茶楼,让他们将说书的内容换成‘长坂坡’;而后去‘巡逻队’,让王决带一百人,迅速部署茶楼方圆五百步范围内,凡携带兵器者一律收缴,事后发还,若问及缘由,就说陛下不日即到,提前操演,记住,务必告诉王决,只许做,不许说,更不许问。”

“校尉放心,老汉明白。”王三狗说完即转身离开。

“老张,汝去下学堂,令自西域归来的‘护卫队’,立即上官道盘查所有通行马车,凡有携带军械者,全部收缴,一月后发还,无正当手续过境者,全部收押,交给于乡长甄别良善,理由同样是操演。”

“老汉遵命!”

正当老张头转身准备离开之际,谢岩突然想起一事,急忙唤道:“且慢!”

老张头闻声又回到谢岩面前。

谢岩上前一步道:“吾忘了件事,汝忙完正事之后,回府告诉罗兰,‘珮兮阁’给她与贺兰姑娘订制的首饰已经完成,可以去取了。”说完即回身走向府门,迎接刚刚走出来的大唐皇帝陛下。

谢岩是陪着皇帝逛街去了,老张头却是带着一肚子疑问离开的,他清楚地记得,谢岩最后在说拿首饰那件事的时候,双手微动打出了“手语”,且意思非常奇怪,就一句话:“两个人一起去。”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老张头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先不管,办正事才最要紧,至于手语中的内容含义,到时候找罗兰商议便是。

走在青砖铺就的道路上,李治非常有兴趣地四处张望,时不时的和李绩说上几句,显得兴致不错。

至于充当“解说”的贺兰敏之,那更是时常主动提起一些与“长安”不同之处,比如“便宜坊”之类……

有了贺兰敏之这么一个好向导,谢岩反倒成了无事人,跟在众人当中,成了一位看客。

“大宝茶楼”依然人流如织,各色人等来来往往,许多认识谢岩的人,正打算上来打个招呼,无一例外被几个大汉给挡住了,直到此时,一些有心人才发觉,“新安县子”谢岩好像是作为陪同在跟随。

提前来过的王三狗,显然已经安排过,掌柜不敢接近谢岩一行,只是对拦住自己的大汉说道:“县子有过吩咐,位置最好,东家的包间已经准备好了。”

贺兰敏之认得冯宝的那个包间,直接引着李治、李绩一行便走了过去。

他们人还没有进入包间,李将军已先行一步,带人前去冯宝包间的左右两侧,看样子,是驱赶周围的客人。

谢岩见状,皱了皱眉,他很清楚,为了皇帝的安全,如此做法并无可厚非,只是把动静弄这么大,其实并不利于安全保卫。

李绩人老成精,且见多识广,自然也明白“千牛卫”的做法不太妥当,于是进得包间坐下后第一句话就道:“与民同乐,何故扰民乎。”

李治微微颔首,对谢岩道:“本无意如此,汝去解决吧。”说着还看了一眼王伏胜。

王伏胜当然知道皇帝的意思,急忙对自己身边的另外一名宦官使了个眼色,很明显是让他和谢岩同去,否则“千牛卫”那些人,可没人能够使唤的动。

所谓“扰民”,那只是一个说法,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千牛卫”哪怕是皇帝近卫,也不敢明目张胆地乱来,除了亮出官府身份外,其实也做不了什么。

可是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左右两个包间里,都不是普通人,左边一个里面是“羽林左卫”两名军官在招待“洛阳”来的军中同仁;右边一个包间里,是无事就泡在“茶楼”里的匡胜。

自西域回来,军功显赫、且有斩将夺旗之功的匡胜,如同当初的刘愣子一般,领了一个“校尉”头衔,只不过是挂在“新安县”下面,整个就是一个空衔,所以他依然是大闲人一个。

只是,有了官员身份后,匡胜自然不怵那些身着便装,仅仅凭着一面“千牛卫”腰排的家伙,在他看来,让自己离开,算不得多大事,但总得说出个理由吧,总不能被人一撵就得走开吧,莫说自己是官员,就算是升斗小民,也得问个究竟不是吗?